一、那曲在产业脱贫上都有哪些创新思路,今年在产业项目上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答: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关于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部署,按照年初经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的安排,紧紧围绕总体战略和“4+6”扶贫措施,不断探索那曲扶贫新路子,逐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开创产业发展新布局,立足那曲资源禀赋和阶段性特征,全方位规划布局扶贫产业,系统规划了牧业、旅游、物流、扶贫小商品房、“短平快”、合作组织六大扶贫产业版块,特别是坚持牧业核心地位、坚持牧业核心产业,确定了“抓两头、促中间”牧业产业发展思路。按照长远与近期、大产业布局与短平快项目相结合的原则,以畜牧业、文化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实现长远布局;以短平快、扶贫小商品房、乡村合作组织、牛羊短期育肥等产业为发展基点,实现近期见效。2018年全市计划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02个,总投资15.24亿元,其中种植业5个、总投资1.49亿元,养殖业37个、总投资7.05亿元,加工业6个、总投资0.42亿元,商贸流通业50个、总投资5.44亿元,文化旅游业2个、总投资0.6亿元,资源开发利用2个、总投资0.24亿元。2016至2018年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7个、总投资70.99亿元,其中:2016年16个、总投资4.07亿元,2017年279个、总投资51.69亿元,2018年102个、总投资15.24亿元,截至目前,区地两级整合下拨产业发展资金41.99亿元、完成投资20.58亿元;开工项目291个,开工率73.3%;完工项目64个,完工率16.88%。三大扶贫产业园区中,扶贫建材产业园区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扶贫物流产业园区、牧业科技产业园已完成工程总量60%。全市已投入运行项目101个,贫困户广泛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直接受益19104人,实现增收5528.89万元,其中以土地、草场流转等取得租金收益18人68.02万元,以订单收购原材料、牲畜等取得酬金3501 人2229.41万元,以吸纳就业取得薪金730人406.74万元,以扶贫产业稳定就业取得薪金1490人1382.79万元,以国家扶持资金折股到户和牲畜、资金、资产入股等取得股金13365人1441.93万元。
二、那曲转移就业方面目前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培训了哪些工种,输送就业多少人?
答:我市坚持“地市统筹、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脱贫目标,充分利用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压实责任,市、县、乡、村逐级成立扶贫督导组,多轮摸底、督导调查,逐户逐人、登记审核,建立了“一库六册”工作机制。精准掌握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态,受训情况,岗位需求、创业意愿、受教育水平、培训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资源台账,以“工匠精神”抓精准统计。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57829人,其中不可流动28242人、可流动29587人,可流动中已转移就业13922人(已实现长期就业6630人、短期就业6602人、自主创业690人)、待转移就业15665人。组建市、县、乡三级劳务公司,实行贫困人口劳务企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模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优先输送贫困劳动力,促进劳务输出常态化发展和规模化转移就业。今年,已投入使用培训资金750万元,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4222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831人,就业增收约1.1亿元。
三、那曲在高海拔生态搬迁方面进度怎么样?群众搬迁后生产生活有没有保障?
答:2018年我市高海拔生态搬迁主要实施尼玛县荣玛乡262户1102人搬迁至拉萨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嘎冲村,双湖县雅曲乡、嘎措乡、措折羌玛乡、安多县色务乡911户3849人搬迁至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森布日村搬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由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扎西平措牵头,成立专班,与自治区有关部门、拉萨市、山南市进行对接高海拔相关工作;由市政府副市长加多牵头,多次深入迁出地开展调研、政策宣讲。积极摸排底数。汇总统计2018年-2020年我市海拔4800米以上生态搬迁群众意愿,摸清了双湖县雅曲乡、嘎措乡、措折羌玛乡、尼玛县吉瓦乡、安多县色务乡3县5个乡镇的人数、建档立卡、非建档立卡、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年龄、学历、就业、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在校生情况等基础数据。目前,这3县需要高海拔生态搬迁911户3849人。搬迁顺利推进。尼玛县荣玛乡262户1102人,已搬迁至拉萨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嘎冲村262户571人,剩余人员在迁出地以合作组织形式发展生产,该搬迁点已初步确定产业项目用地500亩,正在初步设计产业规划。5月10日,经在尼玛县高海拔生态专班的积极对接下,拿出专项资金44万元,为搬迁至拉萨堆龙德庆区嘎冲村安置点幼儿园采购设备,幼儿园已于6月20日正式开班,共计有学生52名,其中大班26名、中班18名、小班8名。
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请问那曲市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注重全民素质提升和文明乡风建设,深入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爱劳动、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和科教文卫法“五下乡”等活动,组建精神文化脱贫宣讲团,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牧场帐篷、课堂僧舍等生产生活一线,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切实转变群众观念、增强自富意识,让广大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使“消费水平不低,财产积累观念不强、生活品质不高”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开展“五不五改五树立”思想致贫活动,推进非婚生子女致贫专项治理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大额宗教消费专项治理,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引导他们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婚姻观,过好今生辛福生活,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管理办法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机制,对“好吃懒做、等靠要”的贫困群众,进行集中教育引导,强化刚性约束。制定了《那曲市扶志扶智三年行动意见》,分阶段、分步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双扶”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有尊严脱贫、有尊严致富。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全市脱贫攻坚的物质积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可喜变化,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实现脱贫,主动要求退出建档立卡行列,把有限的帮扶资源投向更需要帮助的人,这充分反映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实现有尊严地脱贫的强烈愿望。有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要求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劳动致富意识显著增强,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自主脱贫意识,持续发生着深刻变化。
五、那曲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瓶颈?
答:(一)困难方面。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基础差。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全国海拔最高、空气最稀薄、环境最艰苦的市,具有高寒牧区、高山峡谷区、灾害频发区、资源匮乏区四类区域贫困特征。一是基础设施差。目前,通畅乡镇公路103个、建制村(居委会)380个,通畅率分别仅为90.35%和31.93%,与全区乡镇、村通畅率还有一定的差距;乡镇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交通环线;所有乡镇均没有开通客运班车,个别乡镇仍为季节性通车。二是用电条件差。电网覆盖9个县63个乡镇,653个行政村,约31.25万人,人口覆盖率约为56.21%。三是吃水条件差。全市还有19.9万人面临饮水困难问题。四是通信条件差。仅有385个自然村覆盖通信信号,覆盖率低。五是教育教学差。学前教育和高中入学率仅为52.88%和60%,均比全区平均水平低近14个百分点。深度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率达40.6%,农牧业发展、产业经营管理等创业增收领域缺少人才技术支撑,素质性贫困突出。六是医疗卫生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88人,每千人平均卫生技术人员2.64人,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78人,全市人均寿命62.4岁,远低于全区的人均寿命68.7岁。七是与兄弟地(市)和全区平均发展水平差距大。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财力等指标在全区排名靠后。可以说,那曲是西藏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区域。
深度贫困脱贫攻坚难度大。西藏是全国唯一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而那曲又是全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之一。受自然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群众文化素质等因素制约影响,那曲市是西藏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区域,整体呈现出贫困程度深、致贫成因多、基础条件差、群众发展观念弱、脱贫难度大、扶持成本高、脱贫见效慢等特点,既难脱贫、又易返贫。从贫困现状和发展环境来看,那曲呈现“广、大、深、多”四个特征。贫困面广,全市有10个深度贫困县、80个深度贫困乡镇、721个深度贫困村、88182名深度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9.56%。贫困人口占比大,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初静态统计26718户102402人,经过两年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88221人。贫困程度深,目前那曲面对的贫困群众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越往后贫困程度越深、致贫成因越多、脱贫难度越大、扶持成本越高、脱贫见效越慢,贫困人口抵御风险和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差,极易因病、因灾返贫,长期在贫困线上徘徊。制约因素多,现有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高寒牧区、高山峡谷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十分薄弱,致贫因素交叉叠加,自我发展能力极弱;那曲可耕种土地资源缺乏,大部分县的草场属于高寒草甸型草场,沙化、退化、荒漠化现象严重,天然草地生产能力弱、产量低;受自然环境制约,地震、雪灾、雹灾、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地方病问题突出,长期慢性病、大病、残疾三类疾病严重,脱贫难度大。
(二)遇到的瓶颈有:一是施工季节短。那曲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环境气候更加恶劣、施工季节更加紧短,一年仅4个多月的施工时间,导致那曲项目建设点多,但项目资金使用率低。
二是脱贫成本高。那曲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不但比重大,而且分布广,全市几乎每个乡镇、行政村都有贫困人口。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教育、医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高。自然气候、区域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造成我地物价高、成本高、造价高。
三是产业发展难度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那曲自身环境特点、群众思想、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都在客观主观两方面制约着资源禀赋的利用和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扶贫优势。一二三产没有一个支柱产业,保本难度大,稳定脱贫、长期脱贫难,实现增资还贷困难。
虽然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特殊关心下,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辽宁两省和五大国有企业的无私支援、鼎力支持下,在全市党政军警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关于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部署,按照年初经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的安排,紧紧围绕总体战略和“4+6”扶贫措施,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综合发力,精准施策,以必胜的信念、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既定脱贫任务目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那曲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