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但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禁区里,有这么一位医务工作者,他视藏族同胞为亲人,逐步将那曲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打造成为“生命禁区”里的“健康绿洲”,他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辽宁省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员、那曲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李青栋。
藏族同胞为ICU李青栋主任送锦旗感谢。
奋力抢救,危重患儿获新生
2017年11月17日,刚到那曲不到一周,李青栋就接手一例年仅7岁的肝包虫病破裂合并过敏性休克的患儿。患儿于2017年11月17日凌晨4时急诊术后转至ICU,术后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全身过敏性荨麻疹,合并腹膜炎、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病情极度危急。这么小年龄的肝包虫破裂病例特殊且罕见,李青栋同志会同第三批援藏赵艳红护士长、第二批重症医学科援藏周峻峰同志、那曲当地ICU邱成医生及共同商讨病情指导抢救,一方面积极抗过敏,降低腹内压,维持呼吸及循环稳定,并采取积极抗休克、呼吸机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另一方面李青栋同志更是充分发挥其在临床学术方面的专长快速查找国际上关于此类病例的救治经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李青栋同志和ICU团队共同努力下,这位小同胞最终抢救成功。患儿转出ICU回到外科普通病房后李青栋仍放心不下,多次到外科了解患儿恢复情况,协助外科共同治疗直至患儿完全康复出院。2018年10月,出于对李青栋主任的信任,患儿专门到ICU找李青栋主任进行了随诊,目前患儿身体状态一切良好。家属再次见到李青栋医生,嘴里连连说着“突及其、突及其!(谢谢、谢谢!)”。
李青栋、赵艳红专家行那曲首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偶遇病例,学术成果献学界
在抢救这例年仅7岁的患儿过程中,李青栋同志还细心的发现患儿腹部CT表现时发现有一个层面肝左叶包囊破裂后残留的囊壁影像学表现极像“一条蛇”,还有一个CT层面像“一团纱线”。患儿的影像表现极特殊,通过仔细阅读对比文献,李青栋同志终于明确了关于该特征影像的经典描述,即对肝包囊破裂急腹症具有确诊意义“蛇样征”和“纺纱征”。进一步检索文献发现,此病例可能是年龄最小的肝包囊破裂病例,之前文献从未报道过如此特殊的病例。这两个典型征象同时出现在年仅7岁患者身上更是极为罕见。为使这例宝贵的病例诊治经验快速传播推广,让更多的临床一线医生掌握。李青栋追踪总结第一手临床资料,会同当地医疗人才第一时间将相关资料按照标准临床病例报告的格式撰写英文文章。2017年12月24日,文章投稿至美国消化道外科协会会刊《胃肠道外科杂志(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8年1月23日文章被科学出版社(Springer Nature)正式在线发表于《胃肠道外科杂志(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上,极大地提高那曲市人民医院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李青栋专家发表那曲首篇SCI论文。
首例PDT,开启急救新篇章
2018年3月14日结束冬休抵达那曲仅仅10天的时间,李青栋就会同当地ICU主任邱成一起,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藏护理专家赵艳红的配合下完成首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是一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由神经外科后转入ICU的同胞,术后一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同时合并肺部感染、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在ICU中经积极治疗后虽然感染控制,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咳痰无力,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因此不能拔除气管插管及撤除呼吸机。患者有气管切开的绝对适应证,为了便于气道管理,避免患者长时间气管插管痰痂形成阻塞气道,同时也为尽快撤除呼吸机使患者能早日进行康复治疗,李青栋主任和邱成主任查房后认为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态、喉部及气管局部情况后,最终决定为患者行床旁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和传统的手术气管切开术相比,PDT仅通过导丝扩张钳技术就可以为患者行气管切开,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时间短,可在床旁操作,免入手术室及转运,出血量少,价格便宜等多种优点,尤其适用于ICU内气管插管的患者,近年来已成为ICU医师必备的一项操作技能。在反复交代病情征得家属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ICU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李青栋和邱成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成功完成了那曲市人民医院第一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术后患者很快就撤除呼吸机并转出ICU进行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良好,家属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那曲市是脑出血高发区,手术的开展后使更多的脑出血撤机困难患者获益。
综合治疗,高危产妇展笑容
2018年3月21日,那曲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住1名36岁合并妊高症的高龄孕妇,患者入院时周身水肿,血压高达210/120mmHg,患者入院当天在妇产科的积极抢救下成功分娩1名男婴,但生产后患者血压仍很难控制,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高血压脑病、急性肾损伤3期(血肌酐最高达980.1μmol/L)、高钾血症(血钾最高达6.13mmol/L)、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胸水及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患者生命垂危,第三批援藏妇产科专家高娜及当地次旦央宗副主任邀请李青栋联合会诊后立即决定将患者转入ICU抢救治疗。利用其丰富的重症医学知识,李青栋带领当地团队在控制患者血压,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积极合理应用利尿剂,减轻脑水肿及组织水肿,并应用药物调整改善肾脏灌注、降血钾、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经过在ICU内10多天不分昼夜密切监测和治疗,患者意识逐渐好转,周身水肿消失,胸腹水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内环境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完全康复后,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据当地医务人员讲,像这种高龄高危产妇,在没有组团援藏及ICU的时候大部分是救不过来的,正是组团援藏重症专家的到来和ICU的成立,才使得这些病情极其危重的孕产妇得到了及时的成功抢救治疗。
李青栋主任手把手带教学员气管插管术。
全力带教,科室骨干牢基础
那曲市人民医院ICU刚刚成立不久,当地医生还缺乏最基本的ICU基础知识培训,为使科室内部人员尽快提高医疗技术,为那曲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地重症医疗救治队伍,李青栋时刻不忘对本地医生手把手的带教。按照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发布《中国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技能共识》内容,李青栋自费为科室所有医生购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教材进行系列规范化培训。遇到当地医生无法处理的临床问题,不顾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的情况深夜到科室进行带教处理。组织科室医生定期进行系统业务学习,在医院开展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联合查房及会诊,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进步。多次带领学员索朗次仁等赴拉萨参加重症医学珠峰论坛等学术活动,扩展科室同志的临床视野和临床学术水平。2018年9月,专门送学员到拉萨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项目,这是那曲市人民医院首位经过重症医学专科培训的医师,更是海拔最高的ICU第一位接受我国最权威也是最正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的学员。李青栋要求当地骨干,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互相讲课,“让学员学会还能教下去”,通过“教学-学教”的模式,使传帮带真正能够传承下去。不分你我一家亲,随时为大家排忧解难,受到了当地医生的一致尊重和爱戴。
强化科教,学术论坛书历史
那曲市人民医院之前没有专门部门负责科研与教学工作,医院决定由李青栋兼职科教科副科长后,主持制定科研管理办法、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继续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将医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为将那曲市人民医院打造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机构贡献力量。2018年7月15日,由市人民医院科教科牵头,在科教科、组团办、感控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及检验科的共同协作下,举办那曲市首届“羌塘医疗学术论坛”。论坛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重症、感控专家柴文昭教授及重症医学科李尊柱护士长作学术讲座。本次论坛是那曲有史以来举办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医疗专业学术论坛,来自那曲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周边双湖县、嘉黎县、尼玛县等各级医院的共约200多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极大提高了那曲市人民医院作为地区级中心医院并辐射基层影响力。
亲历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那曲重症医疗事业的变化
2019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CCTV-1播出了大型记录片《走向光明--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作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那曲重症医疗事业亲历与见证者,李青栋同志的事迹还专门被此纪录片所记录报道。
李青栋说,天下没有远方,那曲就是故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中央通过医疗组团援藏将关怀送给雪域高原,我们会用实际行动为同胞将政策不断落到实处。
(来源:那曲市人民医院,撰稿:贺钰帆)